close
-- 「到了末時,人來往奔跑,知識就增加。」(但以理書12章4節)
隨著時代的發展,世界上的學問越來越多。
人們不禁怨嘆「這世界上的東西根本就學不完」
真的有這麼悲慘嗎?
別怨嘆了...
我們假設世界上所有的知識,來源根本是同一個
讓我們來看看上面這棵樹,
因為 樹枝 是從 樹幹 衍生出來的
所以我們可以假設 , 樹幹 是 上位的知識
而 樹枝 是 相對下位的概念
如果我們可以掌握樹幹的部分,樹枝的部分可以被推導出來,或者被創造出來
在這個世界上,樹枝常常新陳代謝,
越是靠近樹幹的部分,就越難被淘汰。
反之,越靠近樹枝的知識,汰舊換新的機會就越大...
然而,真正會開花結果的部分,卻不是樹幹,而是樹枝。
精於背誦的人,容易掌握樹枝,但背誦的內容很快需要換新重來。
精於理解的人,容易掌握樹幹,但若無法推導成樹枝則難能有成。
子夏:「大德不逾矩,小德出入可也」
為什麼我們要那麼重視細節,而忽略的細節是從精神產生的呢?
而空有精神,而過於高深無法實踐,那也不是枉然嗎?
全站熱搜